afm原子力顯微鏡用于研究高濃度氯離子環(huán)境中鋁合金的腐蝕與防護研究

 新聞資訊     |      2022-09-21 10:00:10

鋁及鋁合金表面通常有一層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成分為非晶態(tài)的A12O3,其厚度約為5~200nm,它阻礙了鋁表面和周圍介質(zhì)的化學反應,使得鋁及其合金在通常情況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鋁及鋁合金的抗腐蝕能力決定于這層氧化膜的完好程度和破裂后的自修復能力。當與鋁及鋁合金接觸的化學物質(zhì)足以使氧化膜中的任何破裂得以修復時,鋁合金的耐蝕性就可以保持下來并得到增強。點蝕是鋁及鋁合金腐蝕的主要形式。點蝕起因于表面鈍化膜的局部破壞,溶液中的氯離子對鈍化膜的破壞作用尤其強烈。因此,研究高濃度氯離子環(huán)境中鋁合金的腐蝕與防護,可以更好地解決鋁材構(gòu)件的腐蝕和防護問題。雖然電化學實驗方法簡便,并可以說明緩蝕劑的緩蝕效果,但對其能否準確表征緩蝕劑的緩蝕效果仍存有爭議。afm原子力顯微鏡通過測量針尖與樣品表面微弱相互作用力來測量樣品表面形貌[2,3],通過AFM可以觀察到鋁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完整與否,因此能夠判定緩蝕劑對鋁合金在高濃度氯離子條件下的防護效果。本文應用AFM對高濃度氯離子條件下鋁合金表面腐蝕層進行研究,評價三種緩蝕劑分別或協(xié)同使用時對鋁合金的緩蝕效果。

 原子力顯微鏡.jpg

研究材料為Y112型鋁合金,將其制備成工作面積為1×1cm2的研究電級,工作面積以外的部分用環(huán)氧樹脂封裝。工作面用1800目水砂紙打磨平整,至無可見劃痕并用去離子水清洗,自然干燥后在室溫下浸泡于添加有不同緩蝕劑的25%(w/w)氯化鈣基礎(chǔ)溶液中,經(jīng)過22小時后取出,表面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并自然干燥后用于ATM實驗。使用上海愛建納米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AJIII型原子力顯微鏡進行原子力顯微實驗。實驗所用溶液中幾種緩蝕劑的添加量與添加種類,所有濃度均為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張勝濤等高濃度氯離子溶液中Na2MoO4、NaNO2和BTA對鋁合金緩蝕的AFM研究。

加入0.20%Na2MoO4可以對高濃度氯離子條件下的鋁合金起到較好的緩蝕作用;由于BTA覆蓋層不能在鋁合金表面實現(xiàn)****的覆蓋,加入0.20%BTA后加速了BTA覆蓋層缺陷處的點蝕,使Na2MoO4的緩蝕效果下降;雖然NaNO2單獨使用能使鋁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但其與BTA的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0.20%Na2MoO40.20%BTA的協(xié)同作用效果要優(yōu)于0.15%NaNO20.20%BTA的作用效果。

afm原子力顯微鏡測試鋁合金表面腐蝕形貌得出的結(jié)果表明,本文采用的三種緩蝕劑對鋁合金在高氯離子溶液環(huán)境中均有一定緩蝕效果。但是,不同緩蝕劑提高鋁合金抗腐蝕能力的程度是不相同的,不同緩蝕劑配合使用改善鋁合金的抗腐蝕能力有一些獨特的優(yōu)點,但是也存在同時使用幾種緩蝕劑后反而降低緩蝕能力的情況,因此在選用緩蝕劑時不僅應該考慮它們獨自的緩蝕能力,而且還應該分析它們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