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顯微鏡:是一種利用原子,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來觀察物體表面微觀形貌的新型實驗技術.它有一根納米級的探針,被固定在可靈敏操控的微米級彈性懸臂上.當探針很靠近樣品時,其頂端的原子與樣品表面原子間的作用力會使懸臂彎曲,偏離原來的位置.根據(jù)掃描樣品時探針的偏離量或振動頻率重建三維圖像.就能間接獲得樣品表面的形貌或原子成分。
AFM原子力顯微鏡優(yōu)缺點
相對于掃描電子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具有許多優(yōu)點。不同于電子顯微鏡只能提供二維圖像,AFM原子力顯微鏡提供真正的三維表面圖。同時,原子力顯微鏡不需要對樣品的任何特殊處理,如鍍銅或碳,這種處理對樣品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第三,電子顯微鏡需要運行在高真空條件下,AFM原子力顯微鏡在常壓下甚至在液體環(huán)境下都可以良好工作。這樣可以用來研究生物宏觀分子,甚至活的生物組織。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相比,原子力顯微鏡的缺點在于成像范圍太小,速度慢,受探頭的影響太大。